第279章 老朱机智
他们的孩子,就是刚才跟着万界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听朱橚讲解的那些孩子。
他们见到朱橚和小兕子他们坐在一块,都有些惊讶。
“您讲得那么专业,我们还以为您是植物园的专业导游呢,原来竟然是幼儿园的幼师啊。”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家长惊讶道。
“嗯……”朱橚微微点头,脸都有些红了。
朱元璋看着朱橚这样子,多少有些心虚,这儿子是被他折磨才变成这样的。
以前的朱橚根本就不是这样,虽然未必八面玲珑,可也不至于社恐啊。
同样是富二代,瞧瞧李清照那活泼开朗的样子,那才是被宠着长大的孩子的样子。
“你们是私立幼儿园的吧?哪个幼儿园的啊?还招生吗?”
又一个家长问,眼里写满了期待,一副希望送自己孩子上这幼儿园的渴望。
这幼儿园有这么优质的老师,有条件的家长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入学的。
“啊,我们是外地的,不是本地人,而且是企业内部,职工子弟幼儿园,不对外招生。”沈言之糊弄了过去。
“啊……”
外地的啊,还是职工幼儿园,家长就没什么好问的了。
这边正和几个家长聊着,孩子们已经被好几个大学生围住了。
是结伴出行的大学生,刚才在植物园门口,这群大学生就注意到可爱的小朋友们了。
还因为小朋友们管一条小狗叫“哥哥”而捧腹大笑的。
只是后来小朋友们去农作物区去了,他们去鲜花区拍照,就没再看到小朋友们。
现在在餐饮区遇见了,大学生们可不就又遇见这群可爱的小豆丁,于是过来撸娃。
熊孩子招人厌,现在的熊孩子可多了,所以好多成年人都讨厌小孩。
可谁让万界幼儿园这群小短腿都那么可爱乖巧懂事呢?
根本讨厌不起来,还很喜欢。
李清照他们点完餐用托盘端回来,见到一群三岁左右,才那么点大的小朋友,竟然能和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聊起来,都有些吃惊。
这什么情况?年龄差那么大,还能聊起来了?
到底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太清澈幼稚,还是万界幼儿园的小朋友太聪明早慧呢?
李清照他们好奇,就悄悄竖起耳朵听他们在聊什么。
“哥哥姐姐,你们是说,现在大学毕业生太多啦,大家都找不到工作?”小李世民问。
大学生们点头。
“是啊,现在找工作都太难了,大批的毕业生都只能家里蹲,都找不到工作。
哎,你们还小,你们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多难啊。”
“嗯?大学生太多了……可是国家依旧为出生人口不足而烦恼,鼓励多生,可是怎么鼓励也没用,出生率还在下降?”小嬴政问,他也陷入了沉思。
大学生们点头。
李清照、韩信、刘据等对视一眼,悄悄给自己的学生们竖起大拇指。
真不愧是万界幼儿园的学生,才几岁大,就可以和这时代的大学生聊社会现状了。
几个人心里都这么想的。
可下一刻,小兕子一番话,就让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滤镜破碎了。
“那为什么不可以让大学生去应聘当新生儿呀
这样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。
也解决了新生儿不足的问题啦!”小兕子抱着胸一副“窝不懂”的疑惑表情。
听她这么一说,不少小朋友竟然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,纷纷开口说“对哦!为什么不这么做呢”。
大学生们一愣,忍不住大笑起来,也都撸撸这群小朋友的脑袋。
大学生们是不知道这群小朋友的身份,要是知道,就不是这个反应了。
李清照他们愣了两秒,也忍不住笑了。
啊……真的滤镜破碎了,到底是小孩啊!
贞观七年时空。
李世民、长孙皇后和李丽质看着直播里小兕子那个认真的样子,也都忍不住笑。
沈言之:……
这让沈言之想到一个很地狱的笑话。
问:有什么是国内已经逐渐淘汰,国外却还在用的?
答:职场里三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。
也幸亏这群小朋友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手机,每天能用平安电脑上网玩的时间也有限。
不然就凭他们那稀奇古怪的逻辑,还真可能也会讲出各种地狱笑话来。
吃过午饭,正是阳光最猛烈的时候,沈言之带小朋友们到室内标本区里面出售标本的地方采购。
朱橚已经带着孩子们认识了不少作物。
那些作物的照片图片,在幼儿园的图示资料室里面有,孩子们每天翻翻书,都可以巩固记忆。
可再高清的照片,也没有标本来得直观,因此沈言之就决定带孩子们购买。
挑选的时候,朱橚又给孩子们再巩固一遍知识点。
孩子们就在室内场馆跟着朱橚,李清照他们寸步不离地地盯着,老朱反而挤不上去了。
他坐在休息区,和一群也坐着休息的大学生聊起来了。
“老大叔,您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?对朱元璋感兴趣?”有个男大学生问朱元璋。
朱元璋点头。
“是啊……小时候家里穷啊,想上学太难了……”这句话老朱说的倒是实话。
“现在老了啊,就想多了解一些东西。”这句话也是真的。
朱元璋直到临死前,还意识不到江南士族的威胁。
一直到朱橚把那一堆材料扔到他跟前,他才知道那么多江南读书人都在怀念元朝。
他之前真的以为,元朝的老百姓都和他们家一样,过着很苦,很苦的,被外族欺压的生活。
还以为天底下所有人都在庆贺朱明取代元朝。
到底是他目光局限性太大了。
“啊……”大学生们听朱元璋这么说,都有些心疼,还有些佩服。
好学在任何年龄都是很好的品质嘛。
“老大叔啊,您真是可惜了,您这个年纪,要是能好好学习,您现在肯定过得很好。
也不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,还到幼儿园打工。”大学生感叹。
“哎,是啊。”老朱装模作样叹气。
“老大叔,您想了解朱元璋什么?”
“啊,咱就是想知道,他都做错了什么事,要怎么补救。”
朱橚带着孩子们挑标本,一个人就够了,沈言之不需要再去帮什么。
他刚好听到朱元璋这话,心想绝了。
这老朱,还真是机智啊。
老朱是可以上网查和他有关的资料和评论,可是哪里有这样直接和后世之人聊能打开的思路广啊?
“做错了什么啊,他做错的其实挺多的,他的思路就有问题……”
他们见到朱橚和小兕子他们坐在一块,都有些惊讶。
“您讲得那么专业,我们还以为您是植物园的专业导游呢,原来竟然是幼儿园的幼师啊。”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家长惊讶道。
“嗯……”朱橚微微点头,脸都有些红了。
朱元璋看着朱橚这样子,多少有些心虚,这儿子是被他折磨才变成这样的。
以前的朱橚根本就不是这样,虽然未必八面玲珑,可也不至于社恐啊。
同样是富二代,瞧瞧李清照那活泼开朗的样子,那才是被宠着长大的孩子的样子。
“你们是私立幼儿园的吧?哪个幼儿园的啊?还招生吗?”
又一个家长问,眼里写满了期待,一副希望送自己孩子上这幼儿园的渴望。
这幼儿园有这么优质的老师,有条件的家长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入学的。
“啊,我们是外地的,不是本地人,而且是企业内部,职工子弟幼儿园,不对外招生。”沈言之糊弄了过去。
“啊……”
外地的啊,还是职工幼儿园,家长就没什么好问的了。
这边正和几个家长聊着,孩子们已经被好几个大学生围住了。
是结伴出行的大学生,刚才在植物园门口,这群大学生就注意到可爱的小朋友们了。
还因为小朋友们管一条小狗叫“哥哥”而捧腹大笑的。
只是后来小朋友们去农作物区去了,他们去鲜花区拍照,就没再看到小朋友们。
现在在餐饮区遇见了,大学生们可不就又遇见这群可爱的小豆丁,于是过来撸娃。
熊孩子招人厌,现在的熊孩子可多了,所以好多成年人都讨厌小孩。
可谁让万界幼儿园这群小短腿都那么可爱乖巧懂事呢?
根本讨厌不起来,还很喜欢。
李清照他们点完餐用托盘端回来,见到一群三岁左右,才那么点大的小朋友,竟然能和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聊起来,都有些吃惊。
这什么情况?年龄差那么大,还能聊起来了?
到底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太清澈幼稚,还是万界幼儿园的小朋友太聪明早慧呢?
李清照他们好奇,就悄悄竖起耳朵听他们在聊什么。
“哥哥姐姐,你们是说,现在大学毕业生太多啦,大家都找不到工作?”小李世民问。
大学生们点头。
“是啊,现在找工作都太难了,大批的毕业生都只能家里蹲,都找不到工作。
哎,你们还小,你们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多难啊。”
“嗯?大学生太多了……可是国家依旧为出生人口不足而烦恼,鼓励多生,可是怎么鼓励也没用,出生率还在下降?”小嬴政问,他也陷入了沉思。
大学生们点头。
李清照、韩信、刘据等对视一眼,悄悄给自己的学生们竖起大拇指。
真不愧是万界幼儿园的学生,才几岁大,就可以和这时代的大学生聊社会现状了。
几个人心里都这么想的。
可下一刻,小兕子一番话,就让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滤镜破碎了。
“那为什么不可以让大学生去应聘当新生儿呀
这样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。
也解决了新生儿不足的问题啦!”小兕子抱着胸一副“窝不懂”的疑惑表情。
听她这么一说,不少小朋友竟然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,纷纷开口说“对哦!为什么不这么做呢”。
大学生们一愣,忍不住大笑起来,也都撸撸这群小朋友的脑袋。
大学生们是不知道这群小朋友的身份,要是知道,就不是这个反应了。
李清照他们愣了两秒,也忍不住笑了。
啊……真的滤镜破碎了,到底是小孩啊!
贞观七年时空。
李世民、长孙皇后和李丽质看着直播里小兕子那个认真的样子,也都忍不住笑。
沈言之:……
这让沈言之想到一个很地狱的笑话。
问:有什么是国内已经逐渐淘汰,国外却还在用的?
答:职场里三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。
也幸亏这群小朋友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手机,每天能用平安电脑上网玩的时间也有限。
不然就凭他们那稀奇古怪的逻辑,还真可能也会讲出各种地狱笑话来。
吃过午饭,正是阳光最猛烈的时候,沈言之带小朋友们到室内标本区里面出售标本的地方采购。
朱橚已经带着孩子们认识了不少作物。
那些作物的照片图片,在幼儿园的图示资料室里面有,孩子们每天翻翻书,都可以巩固记忆。
可再高清的照片,也没有标本来得直观,因此沈言之就决定带孩子们购买。
挑选的时候,朱橚又给孩子们再巩固一遍知识点。
孩子们就在室内场馆跟着朱橚,李清照他们寸步不离地地盯着,老朱反而挤不上去了。
他坐在休息区,和一群也坐着休息的大学生聊起来了。
“老大叔,您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?对朱元璋感兴趣?”有个男大学生问朱元璋。
朱元璋点头。
“是啊……小时候家里穷啊,想上学太难了……”这句话老朱说的倒是实话。
“现在老了啊,就想多了解一些东西。”这句话也是真的。
朱元璋直到临死前,还意识不到江南士族的威胁。
一直到朱橚把那一堆材料扔到他跟前,他才知道那么多江南读书人都在怀念元朝。
他之前真的以为,元朝的老百姓都和他们家一样,过着很苦,很苦的,被外族欺压的生活。
还以为天底下所有人都在庆贺朱明取代元朝。
到底是他目光局限性太大了。
“啊……”大学生们听朱元璋这么说,都有些心疼,还有些佩服。
好学在任何年龄都是很好的品质嘛。
“老大叔啊,您真是可惜了,您这个年纪,要是能好好学习,您现在肯定过得很好。
也不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,还到幼儿园打工。”大学生感叹。
“哎,是啊。”老朱装模作样叹气。
“老大叔,您想了解朱元璋什么?”
“啊,咱就是想知道,他都做错了什么事,要怎么补救。”
朱橚带着孩子们挑标本,一个人就够了,沈言之不需要再去帮什么。
他刚好听到朱元璋这话,心想绝了。
这老朱,还真是机智啊。
老朱是可以上网查和他有关的资料和评论,可是哪里有这样直接和后世之人聊能打开的思路广啊?
“做错了什么啊,他做错的其实挺多的,他的思路就有问题……”